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三葉看電影] 柯羅索巨獸 上好的材料、平凡的菜餚




一隻形貌駭人卻心性良善的怪獸,一隻正氣凜然卻大肆破壞的機器人,這是部完全顛覆過去怪獸電影概念的科幻作品,導演在嶄新的設定下建構出了一部十分新穎、笑料百出,甚至帶點驚悚的科幻電影。可惜的是,本片的劇情與敘事卻無法烘托如此優秀的點子,觀影後讓人有種摸不著頭緒的困惑感。

故事開場,頹廢女主角回到故鄉,與幼年友人奧斯卡重逢的同時,柯羅索巨獸也同時於韓國首爾現身。女主角意外發現了當自己踏入故鄉某處公園的土地時,便會使柯羅索巨獸現身,且巨獸將會模仿自己的一舉一動,他們也意外發現奧斯卡擁有相似的能力,能使巨大機器人現身。在女主角正為了自己過去不經意造成的傷害懊悔時,這樣的能力使奧斯卡壓抑許久的性格完全爆發了出來,兩人的關係也因而生變,逐漸衍生衝突且相互傷害。隨著衝突加深,奧斯卡對首爾的破壞行為也越發失控。最終,女主角想出了奇策前往首爾,反向讓柯羅索巨獸在故鄉現身,擊敗奧斯卡,拯救了首爾。


安海瑟薇成功的詮釋了落魄失意的女主角葛洛莉亞,時而殘念時而惹人憐愛,探究怪獸真相時豐富而生動的演出可說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而傑森蘇戴西斯飾演的奧斯卡一角從一開始的親切形象,隨著劇情逐漸轉為凶暴甚至帶點控制狂色彩,若撇開劇情轉折摸不著頭緒這一點,也算是恰如其分的精彩演出。

柯羅索巨獸不僅僅是怪獸,也是個人。導演或許試圖將人類的內心以怪獸的形象放大並投射出來,並藉以詮釋女主角葛洛莉亞的心境變化,可惜的是劇情鋪陳的細膩度不夠,無法將這些想法適切地表現出來。這是一部平凡,甚至可說是有著許多瑕疵的作品,但卻又是一部基於傑出創意發想所發展出的原創作品,只能說可惜一盤上好的材料,卻料理成了平凡的菜餚。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三葉看電影] 神鬼獵人 關於上帝的ㄧ點淺見

 這篇要聊的不是劇情、攝影、演技,要聊的是全片看完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這世上有沒有上帝?上帝又是什麼 這是在看完這部片之後我最直接的想法。

 對費茲來說,上帝就是人性。人類的本能就是上帝,可以是食物、可以是金錢,能滿足慾望的東西,就是上帝。這樣的思想,塑造了費茲這個自我主義的角色,只要對自己有利,無所不為。但另ㄧ位主角格拉斯就要複雜的多,身為ㄧ個經歷過無數傷痛,在原始與文明的夾縫中生存的人,對人類、人性的理解更為深沉。從別的角度來看,上天根本是刻意要捉弄格拉斯。嚐盡喪親之痛,千里苦行復仇,這樣的人心裡恐怕早咒罵上天不知道幾千回了。但在最後一刻,卻選擇交由上帝來決定,而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這讓我有了ㄧ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1960 處女之泉 
這裡要稍微提到ㄧ部經典電影,是英格瑪伯格曼的<處女之泉><處女之泉>是ㄧ部探討宗教的電影,簡單提ㄧ下劇情大綱與結尾,14世紀的北歐有ㄧ個農場,農場的男女主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有ㄧ名長相甜美的獨生女。在ㄧ次女兒帶著蠟燭前往教會途中,被幾名牧羊人強暴殺害了。其後在劇情推展下,農夫得知兇手身分並加以復仇,最後在樹林中找到了女兒的屍體。他詰問上帝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並抱起女兒的身軀,此時,在女兒倒臥之處湧出了清澈的泉水。這部電影的結尾點出了ㄧ個觀念上帝自有安排”(當然處女之泉要說的遠不止如此,推薦大家去欣賞)。上帝自有安排,並非是宿命論,而是給予人們在面對人生這趟不可預知的旅程時,ㄧ種救贖式的想法。另一個,是伊斯蘭教中的”Insha'Allah”,也就是一切都是阿拉的旨意。無論吉凶禍福,伊斯蘭教徒的口中常會掛著這句話。這跟上帝自有安排的本質也十分相近,也是ㄧ種救贖式的想法。格拉斯在灰熊襲擊後的日子中所遭遇的一切,雖然靠著自己的努力增加存活的機會,但他身處寒天凍地的環境中,在自然面前,人實在太渺小了。他所經歷的一切,不也是ㄧ種阿拉的旨意?格拉斯所體悟到的交由上帝來決定,或許這種想法,也是對上帝這個概念的ㄧ種詮釋方式,也是ㄧ種在人經歷過無數劫難後,昇華出的領悟。
  
  這不單純是部極地求生技能示範,千里復仇大長征,或是探討人性險惡掙扎的電影。背後的宗教性十分強烈,用這樣的題材來引出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一點點淺見,我想這部片就是屬於10個人看了有11種想法的電影,所以才更有趣,是吧。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三葉看電影] 渴望 - 加倍<告白>

    


<即刻救援>中由連恩尼遜飾演的父親
<渴望>中由役所廣司飾演的父親
  相信大家對於2010年由中島哲也執導的<告白>中那驚世駭俗的劇情,以及獨特的畫面風格仍記憶猶新。醞釀四年,中島哲也選擇了相近的社會犯罪議題下手,推出了再次挑戰社會道德界線的<渴望>本片改編自改編自深町秋生2005年的同名小說《果てしなき渇き》,故事描述一位離職刑警在搜尋失蹤女兒的過程中,意外揭露了女兒的真面目,卻也漸漸認清自己心中最深處的渴望必須提醒的是,父親尋女雖是全片主軸,但此片絕非父親英勇救女,這位父親可不像<即刻救援>中的連恩尼遜,全片他被毆打的次數遠大於毆打人的次數,更別提他毆打的對象九成都是女性。

女主角小松菜奈
  中島哲也大膽起用了新人演員小松菜奈擔綱演出女主角,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女主角加奈子的個性既神秘又難以捉摸,時而妖豔時而清純。小松菜奈很好地呈現出此角色多變的特質,成功演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加奈子,為整部電影增加了不少可看性。而加奈子的父親,也就是本片的男主角則由曾與中島哲也導演合作過的日本金獎影帝役所廣司獨挑大梁。相信大家對這位赫赫有名的影帝並不陌生,<清須會議>中充滿喜感的柴田勝家、<失樂園>中徬徨的中年男子、<鹹豬手事件簿>中挺身而出的律師、<有頂天大飯店>中的飯店副經理,役所廣司的戲路多變且精湛。而這一次,役所廣司首次挑戰飾演一個大爛咖,一個既粗魯又有暴力傾向,但心中仍懷著對女兒、家庭的渴望,可是其行徑卻又背道而馳的父親,是一個充滿矛盾與掙扎的角色。但影帝不愧是影帝,鏡頭呈現出來的先是一個令人看得牙癢癢,令人不禁譴責其暴行的粗魯男子;畫面一轉,又成了一個渴望家人、渴望溫暖,為了女兒可以犧牲一切的笨拙父親。幾十年的功夫就在這幾分鐘內,展露無遺。除了男女主角外,中谷美紀、小田切讓、妻夫木聰、橋本愛等知名演員均名列其中,可謂是近年來少有的大卡司。


強大的卡司陣容
  或許是在<告白>嚐到了甜頭,中島哲也並沒有回到<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甚至是<下妻物語>時期的風格,反而拍出了加強版的<告白>。全片幾乎是所有社會事件的大熔爐,外遇、霸凌、吸毒、幫派、家暴、強暴、殺人、自殺、援交,應有盡有。導演將所有社會案件橋段放入片中,意欲成就一部空前的犯罪電影。可惜的是,這些議題並沒有被深刻地探討,導演選擇以極血腥殘忍的畫面來呈現社會問題的可怕,並沒有觸碰到這些議題的本質,也不像<告白>中對犯罪者的心態有細膩的鋪陳。此外,此片雖改編自推理小說,但劇情並不如預期的錯綜複雜,略嫌單調。尤其是女主角加奈子宛如沒來由的人體天災,作法、行動細節均交代不清,但只要跟她扯上關係便會毀滅,像是在寫實的犯罪電影中插入了一個超能力者那般荒誕。但值得稱讚的是,此片的畫面呈現技巧可說是爐火純青,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讓時空交錯,增添劇情的懸疑性。導演也大膽地將次文化與黑色幽默融入片中,產生出許多B級片般趣味橫生的畫面,使原本沉悶壓抑的題材充滿變化與驚喜。其中一場父親與殺手的打戲,令人聯想到昆汀塔倫提諾執導的名作<追殺比爾>,饒富趣味。單就畫面來看,或許是有些過激,但在<渴望>中導演更自由無拘束地展現自己對畫面效果的創意與靈感,效果更勝<告白>

  這部片歡迎喜愛殘忍犯罪電影但對劇情不那麼講究,對電影的畫面效果有所執著,或是想欣賞役所廣司或小松菜奈演技的影迷進場觀影。這是一部中島哲也玩開了的電影,情節、畫面跟音效都非常刺激,挑戰觀影者忍耐極限。準備好接受中島哲也挑戰的觀眾,再進場觀影吧。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三葉看電影] 萬惡城市2 : 紅顏奪命

  



  <萬惡城市2:紅顏奪命>2005年的電影<萬惡城市>的正宗續集,由第一集的原班人馬再次領銜演出,並由法蘭克·米勒羅勃·羅里葛茲兩人再度聯手執導。


法蘭克米勒
  羅勃·羅里葛茲是好萊塢著名的狂放不羈、自我風格強烈的導演,擅長也熱愛拍攝主題荒誕、畫面略顯粗糙但視覺刺激強烈的B級片。從1992年的自編自導的<殺手悲歌>開始,到1995年與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合拍的<惡夜追殺令>,直接強烈的血腥畫面卻極富想像力的劇情與對白,帶給觀眾們強烈的感官衝擊。其後在<恐怖星球><瘋人鋸院>等作品中仍延續瘋狂惡搞的劇情及血漿漫天、殘忍噁心的畫面,拍出一部部挑戰觀眾、KUSO滿點的電影。而法蘭克·米勒則是一位著名的漫畫大師,<Batman: Year One>< 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Sin City><300>等漫畫史上的傑作,均出自其筆下。1991年推出的<Sin City>,法蘭克·米勒捨棄了過往的彩色呈現,選用黑白畫面。在強烈的對比與細膩的光影變化處理下,成功塑造出了獨一無二的犯罪之城。兩人在上一集<萬惡城市>中的合作非常精彩,羅里葛茲過度強烈的視覺衝擊與法蘭克·米勒黑白美學的結合,使畫面的攻擊性降低,卻提升了畫面的飽和感與獨特性,成就了前所未有的暴力美學。


  

  <萬惡城市2:紅顏奪命>全片劇情改編自漫畫<Sin City>中的<A Dame To Kill For>章節與外傳的<Just Another Saturday Night>(此故事僅作過場之用),並加入了南西強尼兩個角色的全新故事。故事時間軸並非接續在第一集後面,而是穿插在第一集的四個故事之間。雖然角色互有重複,但故事間其實並未沒有太多關聯。<A Dame To Kill For>的故事,伊娃葛林所扮演的愛娃如何憑藉自身魅力利用各方勢力達成自己野心的故事,「男人是最單純的生物」最毒美人心」兩句俗諺在此展露無遺,可惜的是愛娃此角色僅讓觀眾看到純粹的邪惡,沒有其他性格的描寫,降低了劇情的複雜度與可以探討的深度。另外兩則故事為南西與強尼的復仇大計,分別為牌桌上的較勁與真槍實彈的報復。強尼的復仇故事則帶有悲劇英雄般的色彩,在牌桌上戰無不勝的賭徒對抗橫行無阻的權力。故事結尾強尼勝了,卻失了生命。雖然是勝利,但也暗諷當平凡人面對權力時,只能用生命換取那卑微、近乎自我滿足式的勝利。南西的復仇故事則較為平鋪直敘,沒有太多意涵,純粹用武打場面堆砌。簡單歸結,親情與愛情兩個主題都以反面的形象貫穿了三個故事,迪懷特被利用的愛情跟強尼與洛克間扭曲的親情,告訴觀眾這個城市仍有情,但人性、慾望才是第一順位。權力、色慾、金錢等最原始的慾望,更突顯全片的主題不僅僅是萬惡城市,也是人性之城。有趣的是,全片三個故事的推動角色均是女性,一位蛇蠍美人、一位母親、一位脫衣舞孃。從故事的結局來看,本片翻譯成紅顏禍水也挺恰當。



大藝術家
  談到近年來的黑白電影,首先映入腦海的肯定是2011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大藝術家>,一部完美重現了黑白默片時代,由最純粹的導演技巧與演員的演技構成、反璞歸真的作品。知名導演提姆波頓曾這麼評論黑白片"黑白片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選擇,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上的選擇。黑白片所表現出的情感會更加強烈。"<萬惡城市>卻大逆其道,反過來利用黑白雙色來強化畫面對比,像是黑色身軀搭上純白血液,獨到的美感反完全背離傳統黑白片的純粹。<萬惡城市2:紅顏奪命>延續了<萬惡城市>中跳脫傳統思維的風格,結合了漫畫分鏡的效果,畫面有如在一幅幅畫作的高速翻動下所形成的動態畫一場豪宅泳池中戲水的段落,藉由煙霧效果使畫面脫離寫實風格,形成一幕幕遊走於虛幻與現實間的迷幻之美,令人不禁聯想到法國國寶<瘋馬秀>黑白色的單調畫面輔以些許色彩與光影效果點綴,一襲藍色長袍在黑白背景中吸引了所有目光,猶如女神落入凡世,但一抹鮮亮唇紅與閃耀著翠綠色彩的雙眸,卻又令人感受到危險的氣息,彰顯出導演在色彩掌握上的功力之精純。


  可惜的是,全片劇情略嫌薄弱。與其說是第二集,更像是第一集的番外篇。幸好每個故事本身仍算完整且饒富趣味,搭配動作特效與畫面呈現拯救了整部電影,全片看下來仍可說是一氣呵成,十分過癮。


P.S.潔西卡艾芭、伊娃葛林在片中均有相當篇幅的精彩演出,請千萬不要錯過。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三葉看電影] <迴路人生> 創意與內涵的完美結合

關於身後事,人們多會想到天堂與地獄。在不同宗教中,像是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主流宗教,對死後的世界均有獨到的想像與見解,不過理所當然,沒人能提出定論。除了宗教,電影也經常化地獄作為題材,呈現出每位導演心中的地獄及生死觀。像是1960年由日本恐怖大師中川信夫執導的電影<地獄>2005年由基努李維的電影<驅魔神探:康斯坦丁>2010的奇幻電影<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等,均有對地獄場景的描繪,其中又以<地獄>最為寫實恐怖。但這些作品所呈現出的想像,多不離地獄在宗教中駭人的意象。而這一部由加拿大新銳導演德維塞維克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迴路人生>,徹底顛覆了我們的想像,獻上了一場以生、死、輪迴為主軸的奇幻饗宴。

  
  生..輪迴,這是2014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科幻片<明日邊界>的廣告詞,但<迴路人生>對此主題卻有更深入且細膩的探討。導演德維塞維克在短片與電視圈頗負盛名,而<迴路人生>則是他第一次挑戰的劇情長片。全片僅花費15天即拍攝完成,但此前的籌備期卻長達4年,足見導演對此片的用心與寄予厚望。成品一出即技驚四座,勇奪西班牙「NOCTURNA馬德里國際奇幻電影節」中的「黑暗視野」單元最佳影片,更在今年4月受邀來到台灣金馬奇幻影展,作為此片的全球首映。全片敘述主角艾格誤入異度空間,被告知自己已經身亡並被指控殺妻。殺人者們陷入迴圈之中,反覆事發的那一日。對殺人者來說,這是最嚴厲的酷刑;但艾格堅信,這是莫須有的責罰。艾格試圖找尋逃離的方法,在一次又一次輪迴中,艾格逐漸理解事情的全貌,卻也發現了驚人的真相。

  
  片中隨處可見導演的巧思與創意。長廊與討論室的場景晦暗有如地下室,是一種現代無間地獄的意象。沒有針山、油鍋、審判天秤,取而代之的是反覆體驗罪行的房間與分享罪行的討論室;沒有閻羅王、哈迪斯、阿努比斯,取而代之的是引導亡靈承認並接受犯行的輔導官。導演利用來連接著各個不同的場景,簡單而明確的塑造出充滿創意的地獄意象。除了地獄,天堂其實也隱約藏在片中,但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美好伊甸園,卻是一個透露真實的地方。

  
  導演以懸疑與密室逃脫題材為主軸,在全新的地獄架構中,隨著劇情抽絲剝繭,在一件件熟悉、宛如真實社會事件的犯行中,勾勒出作者想表達的議題與生命觀。片中雖蘊含宗教觀點,但更多的卻是導演抒發自己對社會議題的發想。在討論室中的罪人,多對自己的犯行充滿悔恨。一次又一次的輪迴,是懲罰,更像是對自己、對受害者的懺悔。非是肉體上的折磨,而是心靈上的凌遲。這點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地獄不在外,但在人心。結局時男主角的表現,便是最好的證明。(由於片尾劇情有驚人轉折,在此不破壞各位觀影樂趣) 
  
  
  全片場景極少,近百分之八十的故事都是發生在長廊與討論室中,但每一場戲的情緒卻大不相同。一間討論室,從開場艾格的困惑、序盤對管理者的憤怒、中盤逃脫時的緊張、收官時心境的解放,劇情豐富、情緒飽滿,毫不枯燥乏味、更不會視覺疲勞。一條長廊,同樣從初期對未知的恐懼、中期逃脫時的緊張、末期改變一切的希望,變化萬千。在緊張的劇情中,不著痕跡地帶入了導演對近期許多社會事件的觀感。在最少的場景中,呈現了最細膩、最豐富的內容,創意與內涵完美結合。誰說大資本、大場面才能拍出好電影?導演的創意與巧思,才是電影的根本。這部作品提供了一個最佳的典範。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三葉看電影]環太平洋-特攝機器人迷的夢想成真

  



  7年級後段班的孩子們肯定記得GO GO POWER RANGER!這句歌詞。正是每週六下午準時播放、風靡一時的特攝電視劇<金剛戰士>的片頭曲。五色戰隊各個武藝高強,駕駛著大型機器人打擊惡檔、拯救地球,是無數男孩們憧憬的對象。下課時你紅我藍、你黃我綠,忙著給彼此分配顏色,一圓英雄夢。當然,大型機器人不單單只出現在特攝片中。日本諸多的動漫作品都有類似的設定,像最早期的<鐵人28><無敵鐵金剛><蓋特機器人>,以至現在的<機動戰士鋼彈>系列等等,均屬同一類的作品。不過就真人電影、電視劇而言,特攝片中的戰隊系列無疑是開山祖。

台灣曾播出的<金剛戰士>系列
特攝片系指使用了大量電影特技呈現的超現實題材的作品。在日本,戰隊系列與假面騎士系列兩大特攝支柱仍年年放映,吸引力可見一般。自1993年起,美國向日本購買了戰隊系列的版權。此後,美國與日方仍斷斷續續合作,並持續推出翻拍的美版戰隊系列作品。在傳統、成本、觀影者的多方考量下,戰隊系列的拍攝多在縮小的擬真場景中進行,並輔以陽春並帶點粗糙的特效,即使是美版也不例外。或許這是此類型載體的醍醐味,但影迷們或多或少仍期待著更精緻、更華麗的畫面呈現。



  這部於2013年上映,由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執導的環太平洋,成功利用好萊塢規格的特效忠實地呈現了大型機器人特攝片的本質。吉勒摩·戴托羅這位導演向來喜好奇幻題材,且擅長在視覺效果上做文章,在<羊男的迷宮><惡魔的脊髓骨>等電影中嶄露無遺。本片劇情十分單純,人類遭受了怪獸襲擊的重大危機,研發出能與怪獸抗衡的大型機甲獵人。在連番轉折與激戰後,主角終於成功摧毀怪獸的根據地,終止了這場怪獸浩劫。然而劇情絕非本片的重點,重點是世界頂尖特效與傳統特攝片所擦出的火花,以及美日間影視文化交流的成果。片中的怪獸被稱為Kaiju,便是採用日文發音。此外,片中主要機體吉普賽危機的駕駛員特別選用一美一日的搭配,也暗示著這是美日文化交流成果的呈現。高達79公尺的機器人,動作緩慢卻雄渾有力,與怪獸間你來我往的肉搏,破壞香港繁華的街道巷弄,一幕幕都帶有特攝片中機器人與反派交戰時的影子。不同的是,在頂尖特效的融合下,畫面細膩且逼真,在雄壯激昂的配樂聲中,勾起的不只是滿腔熱血,也是滿滿的回憶,更是特攝機器人迷的夢想成真。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三葉看電影] 露西LUCY --哲學難補科學之失


 
  

  去年底,盧貝松帶著拍攝團隊與女主角史嘉蕾˙喬韓森來到台灣拍攝,轟動一時。延續著這股熱潮,<露西>一上映便獲得了極大的票房迴響。但這部電影卻是今年以來,最令我錯愕的一部電影。故事主軸敘述一名來台留學的外國女性露西,無端被捲入運毒行動。因毒品輸送過程的意外,因而開發了超乎常人的能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全知全能的代價,卻是僅剩一天的生命。全知全能的露西又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

   看似以科幻與科學為主幹,但全片卻是不折不扣對生命哲學的探討。不論是人腦發揮的潛能、時間才是萬物存在的證明,都只是為了合理交代並賦予露西能力。簡單的說,不過是推動劇情的媒介罷了。但動作場面、科學解說、劇情發展都只是導演盧貝松包裹著真正議題的外包裝,其內的核心價值是在探討人類進化的反思。藉由露西這個角色來象徵人類進化的源頭與終點,利用片中情節反諷人類在進化、追求文明時的荒誕行為,最後留給觀眾一個命題,人類應該追逐的目標是什麼?
  
  全片成功的呈現了核心價值,但就一部電影而言,過程實在太過粗糙。導演盧貝松試圖藉由幾個科學理論的探討,增加劇情的合理性,進而帶領觀眾進行反思。但片中的科學理論卻充斥著嚴重的誤區,知名火箭科學家Olympia LePointHuff Post Science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了幾個錯誤。第一個錯誤"雖然人類確實僅使用了大腦的10%,但剩下的90%卻是未知的。"我們不能用現代科學僅知的10%來推論大腦剩下90%的是否具備有相似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使開發剩下的90%,並不保證人類的能力會隨之增加。第二個錯誤"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們早已證明了1+1未必等於2此一理論。"片中曾提到現今的數學家們被1+1等於2的想法給禁錮,在此計算基準的侷限下,導致無法取得更多突破。事實上,數學家與物理學家提出的<拓樸學><渾沌理論>早已證明了高維度的存在。因此,片中的說法是有問題的。第三個錯誤"死亡後是否仍有生命此一論點已被證明,並非無所不在。"從物理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生命"其實就是一種能量,既然是能量,必會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中所提到的「能既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自行消失,而只可由一種形態變成另一種形態。」生與死,不過就是能量形態轉換的過程,轉換前非無所不在,轉換後自然也不可能無所不在。

  或許正如摩根費里曼在片中所述,現在無法證明、或被視為無稽之談的理論,並不代表它是錯的,或許只是力有未逮。片中提出的科學觀點或許有可能是正確的,但全片看完,我只感覺這是導演在為不嚴謹的科學設定找台階下的藉口。雖然以哲學來思考生命與進化的意義是全片的核心,但這是一部電影,不是哲學研討會,不是丟出一個主題就可以了事。全片像是導演盧貝松為了丟出自己想探討的議題,而拼湊而成的四不像。劇情簡短鬆散、科學解說零碎且模糊,讓觀眾在觀影時難以融入電影情節之中,也扼殺了這部電影有機會達到的高度與深度。如果劇情鋪排能更細膩、畫面呈現更充實飽滿、科學立論更扎實講究,或許將會是盧貝松導演近年來的又一代表作。